6月1日,周口市沈丘县李老庄乡农田,收割机“吐出”麦粒。李玉坤 摄影
志愿者帮扶队走进田间地头,帮村民收麦子。李玉坤 摄影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于扬 李玉坤
【资料图】
6月1日上午,周口市沈丘县李老庄乡,来自山东聊城的收割机手郭连增,正驾驶着机器在麦田里穿梭作业。
当天,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周口麦收一线采访时看到,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场景,镇村干部和乡亲们守在田间地头,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开进农田,乡亲们正抓住难得的晴好天气,收回成熟的麦子,尽早让粮食颗粒归仓。
抓住难得好天气,田间地头干劲足
今年53岁的郭连增,当收割机手好几年时间了,周口市的沈丘县、太康县等地,是他连续4年都来的地方。今年,他接到沈丘县李老庄乡工作人员的邀请,5月30日就到了沈丘。
5月31日露出了久违的骄阳。6月1日一大早,郭连增夫妇就把收割机开进了田里,他扒开地皮看了看,又摸了摸麦子秸秆,说了句:“可以作业了,准备干活!”
妻子带着一部装有测量软件的手机,绕着即将收割的田块测面积,郭连增则熟练地操作机器,扎进麦田里开始作业。15分钟左右,2亩地的麦子就完成了收割,再吐出来时,已是成熟的麦粒。收完一家赶紧倒出麦粒,紧接着收割下一家的麦子,整整一个上午,郭连增和机器都没有歇着。
在项城市王明口镇的一块农田里,一边是正在作业的收割机,一边是正在忙碌的播种机。收割过后的麦田,一点也没有耽搁,无缝对接播种下了秋季庄稼。
从沈丘县到项城市,再到周口市区,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一路走去看到,从东南到西北方向,周口今年“三夏农事”的大幕已经拉开。天气放晴后,乡亲们干劲十足,抓住时机完成夏收、夏种。
餐桌搬到麦田边,争分夺秒抢时间
当天中午时分,酷暑难耐,人们依然站在麦田边,等待着收割机逐家逐户进行作业。
“来,师傅,干一上午辛苦了,先喝瓶水、吃点火腿肠垫垫。”在郭连增操作收割机倒舱的间隙,几名身着红马甲的帮扶队志愿者走上前去,递给他矿泉水、火腿肠和变蛋。他们是来自李老庄乡党委政府和沈丘县交通局驻村工作队的志愿者。麦收当口,他们组成“三夏帮扶队”,进村入田帮助村民抢收抢种。
“谢谢你们啦,还是先把麦子收了……”郭连增笑着致谢,一边赶紧吃上两根火腿肠充饥。一舱粮食倒罢,又驾驶着收割机忙碌去了。
志愿者在地头摆上了小餐桌,附近顾不上吃饭的乡亲们,可以随时到这里吃一些火腿肠、黄瓜、变蛋等便利食品充饥。“这真是太好了,忙得顾不上做饭,这都送到田间地头了,恁想哩可是真周到。”67岁的赵大娘感激地说。
“来几个人,这块地只有2分多,不值当开进去收割机,大家一块儿帮着用镰刀割。”沈丘县李老庄乡党政办主任吴顺利对着微信喊了一声,三四名志愿者拎着镰刀就冲了上去,不多时,2分多地的小麦便被“消灭干净”。
刚忙完收割,又来了新活儿。70岁的村民张连才由于身体不好,没法干重活。而他家的麦子刚收割完,一大堆麦粒倒在地头的塑料布上,怎么拉回家成了难题。收到求助的帮扶队员一拥而上,脸盆、木锨等齐上阵,一座“小麦山”很快被搬进了机动三轮车里。就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下,麦子被一车车拉回了家。
“这叫我说啥好哩,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俺老两口得干一下午。”看着挥汗如雨的帮扶志愿者,张连才老人拱手致谢。
多措并举齐发力,服务“三夏”助生产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获悉,周口出台的助农举措涵盖农机服务、气象服务、通行服务、加油服务、粮食收购服务、农资保供服务等十大领域,基本覆盖了“三夏”生产的全过程。其中,周口市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了40多个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点,市、县两级设立24小时机收服务值班电话,为跨区机收人员提供小麦机收情况、农机专用网点及专项政策查询等信息服务。同时,农业农村、交通等部门联合发放跨区作业证4000多张,对持有效“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的跨区作业机车免收通行费。
在气象服务方面,周口市要求利用气象应急短信平台、气象媒体矩阵等,为在周口境内从事跨区作业的农机手、农业生产一线人员提供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气象信息。
在粮食收购方面,周口市要求严格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守牢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推广预约收购服务,缩短售粮群众等候时间,实现少排队、快售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