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一个、自治一个、管好一个,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来自身边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2022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新门口社区“带头人”王卫平眼里,老旧小区治理步伐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近年来,新门口社区书记王卫平以“芯+治理”工作法为引领,带领自管小区负责人、党员志愿者和居民代表等,以“心”换“新”、以“芯”助“新”,助推老旧小区治理稳步向前。
升级“芯+”工作法,“物社联动”再出发。3月9日,新门口社区召开第三期“芯+治理2.0”共建论坛暨2023年度党建联席会。南京市政府办公厅第一党支部、鼓楼管养集团等共建单位、社区大党委单位成员代表,鼓楼区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闵学勤,以及物业公司负责人、自管小区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等济济一堂,共话基层治理。
(相关资料图)
老旧小区治理矛盾纠纷多、治理难度大,往往只有亲身参与才能理解其中的难处。会上,紫竹林27号小区业委会负责人范素萍回忆小区自治的发展历程感慨万千,她说:“当初成立小区业委会,吃了很多苦、遇到很多难题。幸运的是,在王卫平书记的帮助下,十年间,我们不仅实现了居民自治,还能自主创收10多万元,用于车棚改造、电子门更换,实现小区管理的良性循环。”
王卫平向大家介绍相关工作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新门口社区网格员戴慧通过紫竹苑小区水管维修项目,主动学习咨询政策法规,归纳总结了“三供一业”移交小区维修基金使用的“三步法”,为处理同类问题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经验做法。
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成事事成。在探索创新老旧小区长效管理的路上,王卫平从未停步。为进一步深化“芯+治理”工作法,推动“物社联动”开启新篇章,新门口社区特别成立“老旧小区自治联盟行动支部”,以党建联盟助推自管小区抱团向好发展。同时,物业公司与新门口18号、21号、31号、福建新村四个自治小区签订服务协议,持续深化“物社联动”内涵。
“基层是城市治理的基础所在、重心所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点在基层、落脚点在社区。新门口社区的主动探索,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支撑。”共建单位代表、南京市政府办公厅第一党支部书记李星说,“市政府办公厅第一党支部将与新门口社区持续加强联建共建,进一步推动组织融合、治理融合与服务融合。同时,我们也将把新门口社区的治理经验引入到与其他基层联建单位的共建实践中去,着力提升党建联建共建实效。”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新门口社区用心做事的热情和态度,为集团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共建单位代表,鼓楼管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翠凤表示,“每次来新门口社区,都能感受到无限生机活力。与其说我们为新门口社区做了什么,不如说自开展党建联建活动以来,社区也为集团党员干部提供了为民服务、履职尽责的平台。”
闵学勤点评新门口社区自治创新举措。
“新门口社区为基层治理创新贡献了自己的探索和努力,归纳起来就是打好了居民自治的‘六张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闵学勤教授对新门口社区自治创新举措和管理成效给予高度评价,“我们看到,新门口社区在推动居民自治进程中,始终致力于推动‘自治主体汇集、自治日志积累、自治技术共享、自治伙伴共建、自治经费自筹和自治契约承诺’这六项举措的有机整合与深度融合,打造了富有新门口特色的居民自治新格局。”
中央门街道工委书记马蓉为新门口社区自管小区行动党支部揭牌,同时表示:在老旧小区治理过程中,面对群众的一件件“急难愁盼”和“关键小事”,对街道和社区而言,决不是避难求易的“选择题”,而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致力解决的一道道“必答题”。新门口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共建共治、物社联动、居民自治”等创新务实举措,汇聚多元合力,鼓励人人融入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社区治理,把群众最关心的事、把最难解决的事一件件办好,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实践探索。
下一步,中央门街道也将充分发挥优秀社区书记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广新门口社区“物社联动”等创新做法,群策群力、勤勉务实、久久为功,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自治资源整合、共治体系聚合、善治力量融合,着力推动街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成效持续提升,切实为辖区群众带来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通讯员 李昊炜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景正华